又云∶小儿耳下生疮,亦名月蚀。《僧深方》∶凡得恶肿皆暴卒,初始大如半梅桃,或有核。
又方∶葵子二升,水四升,煮取一升,顿服之。多发于肢节脚胫间,相对而生,匝匝作细孔,如针头,其里有虫,痒痛,搔之黄汁出,随瘥随发。
汗出而寒不止,鼻口冷者,死。大老子着缓者,则先觉如肥洪洪耳,经日便觉痹痛不随也。
不治,乃至大则不复痛。内容:《病源论》云∶霍乱烦渴者,大利则津液竭,津液竭则脏燥,脏燥则渴也。
《新录方》治寒疝及冲心痛方∶以水一大升,煮取一小升,顿服之,吐瘥。又方∶煮大豆汁含之。
熬胡麻,以疏布裹作枕,枕头即出。内容:《病源论》云∶血气虚则肾气弱,肾气弱则骨髓枯竭,故发变白也。